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怎么可能是诗词鉴赏

第二百六十三位:王诜

怎么可能是诗词鉴赏 雪狐4651 3631 2024-03-04 15:37

  《宋会要辑稿》中描述选中王诜为驸马时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神宗熙宁二年(一零六九年)六月七日,以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、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王恺孙,右侍为左卫将军驸马都尉,选尚舒国长公主。”

  威望的家世和斐然的才情使得王诜早早进入宫墙之内,谋得官职且深受皇家青睐,一般皇家选驸马要经过慎重考核,那王诜见郑獬应是处于考察的目的,这个史料的辅证,也很好地吻合了前后的时间。

  通过郑獬对王诜的赞誉,可见王诜顺利通过考核,驸马之名由此而来,声名也就渐渐传开了。再根据“异日必有成耳”说明王诜在此时应该是年少时,而不是年长时。

  按照当时男子二十虚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的习俗,可以推断十九周岁之前的应该被称为少年,以十八周岁为基准,一零六八年往前推应是一零五零年(和一零四八差两年),那么如果从六八年到六九年要达到名声赞誉无双,短短一年时间似乎难以做到,所以我们可以再放宽一年再倒推到一零五一年更符合人之常情。

  王诜与长公主成亲亊宜毕竟是皇室的颜面,所以举行嫁娶仪式时颇具规模,“熙宁二年(一零六九年)七月十二日,太常礼院言:‘蜀国长公主出降,主婚当具雁币玉帛等物,自内东门进入,中宫当率宫闱掌事者及命妇送至第,又当行亲迎同牢之礼。’从之。二十四日,召辅臣观蜀国长公主下嫁妆奁于集英殿。自是公主下嫁,并宣宰辅观妆奁。”

  那么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又可以得知,长公主与王诜是一零六九年举行婚礼,而公主是在元丰三年(一零八零年)病逝的,中间隔了十二年,还有从同段的“明日薨,年三十。”这句话中可以知晓公主于三十岁(二十九周岁)病逝,即生于皇祐三年(一零五一年),再按照宋代婚俗当中,男满十六岁以上,女满十四岁以上便能成婚的规定,可见王诜此时也恰逢十七或十八周岁,那么就恰好符合笔者之前五一年的推论。

  公主的出嫁当然嫁妆丰沃,神宗赐予自己这个疼爱的妹妹一座在京都地理方位极佳的宅邸,皇家还花了大手笔进行装修布置,有记载云:“凡主第,皆遣八作工案图造赐,有园林之胜。又引金明涨池,其制度皆同。”

  苏轼曾有诗描绘王诜和一些贵族子弟出行游玩的场面,其阵仗异常豪奢,平民百姓都不敢抬头观望,从诗句"王孙出游乐忘归,门前骢马紫金鞿。吹笙帐底烟霏霏,行人举头谁敢睎。"中可读出王诜当时驸马生活的富贵之态,这也为王诜日后建宝绘堂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和地理位置基础。

  王诜由此平步青云,由贵族子弟一跃成为皇亲国戚,驸马都尉这一闲职也让他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。这样的生活情调,也为他自己书画爱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,让他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。

  也正是由于王诜本身所处的社会地位,他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各个士大夫和贵族子弟竞相追捧的对象,这样一来二往,名气自然就提升了。嗯,以上来自一篇硕士学位论文,王诜绘事—王诜的绘画及其鉴藏研究。

  蝶恋花

  小雨初晴回晚照。金翠楼台,倒影芙蓉沼。杨柳垂垂风袅袅。嫩荷无数青钿小。

  似此园林无限好。流落归来,到了心情少。坐到黄昏人悄悄。更应添得朱颜老。

  这篇蝶恋花也是有配套赏析的,作者菌为蹭个假期只好拿出来这首,当然,不一定有些小故事呢。要知道王大人会画,还是驸马,有位苏小朋友,这都是故事啊。

  译文

  小雨初停云消散,夕阳照庭院。金碧楼台,芙蓉池中倒影现。微风习习,杨柳亦依依。无数嫩荷尖尖角,好似翠钿。

  如此园林,风景无限美。流浪归来,没了心情去赏欣。独自坐到天黄昏,悄悄庭院无一人。惆怅凄苦心烦闷,更添颜老人憔悴。

  赏析

  王诜字严卿,开封人,约与苏轼等同时。官做得很大,曾任左卫将军、驸马都尉。但在七九年(元丰二年),曾坐罪,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,均州安置,移颍州安置,直到八六年(元祐元年),才复登州刺史、驸马都尉。从该词的“流落归来”、“更添得朱颜老”等句看,此词可能是他官复原位后所作。

  这是一首触景抒怀、感慨生平的词。上阕除“回晚照”三字或许寓有一种特殊的、自身的含义外,其余几平全是写景。将近黄昏时,一场小雨刚刚飘洒而过,阳光又从云隙中钻出。虽然只是夕阳回照,但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后园里的景致却格外清新,一片生机,春意盎然。

  那被阳光笼罩着的楼台,金翠相耀,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沼塘里,分外美丽;那经过小雨清洗、绽满新芽的杨柳枝,一丝丝地低垂着,在微风的吹拂下,正在轻轻地摇曳;那池塘里无数的荷花,虽未绽开,但花蕊经过雨水的洗涤,就如同女子头上的青钿一般玲珑细巧,十分逗人喜爱。

  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,作者不禁感概万千,触动情怀,联想到了自己一生的官场起落。所以从下阕开始,作者转入抒情了。“似此园林无限好”一句,既总括了上阕的景物描写,又开启了下阕的无限情怀,有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
  然而,当自己“流落归来”,面对园林美好春景,本百感交集,有无限情绪,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,也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,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虚,觉得“心情少”了。一个人悄悄地面对清静的黄昏园林,将人、景、心情三者融成一片,凝在一起,这种静态描写所显示的复杂心情,恐怕并不弱于一种热烈的激情描写。而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,作者面对春光和景物,只牵动了一种情怀,那就是人变老了,揭出了全词的主旨和意蕴。

  该词写景抒情,十分清楚。而写景又为抒情服务,使整首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本来万千思绪,一时却反觉“心情少”,最妙。写出了一种空洞迷茫、时光流逝的失落感。全词将盎然的自然景物与黄昏夕阳和作者的衰老心情反衬着写,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,而全词的题意至末句方才跃出,既总括全词,又有点题之妙。

  赏析二

  此词借景抒怀,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、老大无成之慨,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、压抑,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。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。

  起笔“小雨初晴迴晚照。”富于象征意味:雨后初晴,夕阳返照的景象,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。终见天晴固然可喜,可是夕阳黄昏,亦复可悲。这亦喜亦悲之情,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。

  接下来“金翠楼台,倒影芙蓉沼。”二句更需玩味。楼台本已巍峨壮观,叠下“金翠”二字状之,气象更加富丽堂皇。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,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,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,楼台本身与其倒影,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。

  难怪《宣和画谱》称王诜“风流蕴藉,真有王谢家风气”。“杨柳垂垂风袅袅。”词人更以如画之笔,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。杨柳垂垂,原是静态;风袅袅,则化静态为动态,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。“袅袅”二字极美。从其手迹可见,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,笔意之美,与词情相得益彰。

  “嫩荷无数青钿小。”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。时值春天,初出水面之嫩荷,宛如无数青钿。至此,盎然春意触目萦怀。

  过片“似此园林无限好。”将上片作一绾结。园林如此富丽,春色复如此迷人,确乎可说无限之好。应知此园林非指别处,就在这位驸马之府邸。王诜词中曾一再对之加以描绘。句首“似此”二字,已暗将此美好之园林与自己之间推开一段距离。

  “流落归来,到了心情少。”“流落”二字,写尽七年的迁谪生涯,所包蕴的无穷辛酸,又岂是“归来”二字所可去之以尽。重到了旧时园林,已物是人非,经此重谴,词人临老,妻子下世,园林纵好,也只能是“心情少”了。韵脚之“少”字,极含婉厚重,有千钩之力。

  词情至此,由极写富丽之景一变而为极写悲哀之情,真有一落千丈之势。“坐到黄昏人悄悄。”黄昏遥承起句晚照而来,使全幅词有绾合圆满之妙。更重要的,还在于以时间之绵延,增加意境之深度。坐到黄昏,极言其凄寂况味。

  更应添得朱颜老。结句纯为返观自己一身之省察,词情更为内向,悲感尤为深沉。园林依旧,朱颜已改,人生到此,复何可言。

  初晴晚照,金翠楼台,杨柳袅袅,嫩荷无数,皆可喜之景,亦皆可慰人心。然而词人却只是“心情少”,无法摆脱悲哀。而写景设色愈富丽,则愈反衬出其伤心怀抱之黯淡。中间具一大跌宕、大顿挫,笔势变化有力,是此词又一特色。

  抒情结构的巨大转折,与情景之间的强烈反衬,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,足可玩味。苏轼《与子由论书》诗云:“端庄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。”此词以流丽之景伤心怀抱,以婉约之笔寓硬转之势,正是具有东坡所论之一种特美。

  所以还是,欲知后词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  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