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怎么可能是诗词鉴赏

第一百五十八位:邹应龙

怎么可能是诗词鉴赏 雪狐4651 2476 2024-03-04 15:37

  将寿词进行到底,好吃好喝才是人生正道,还要再加上一点诗或词,九十,只是另一个开始。未来可期,至少还可以来点魔幻的现实。

  莫言:在我的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,也正是大多数国人饿得半死的时候。我常对朋友们说,如果不是饥饿,我绝对会比现在聪明,当然也未必。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,所以最早的记忆都与食物有关。那时候我家有十几口人,每逢开饭,我就要大哭一场。

  我叔叔的女儿比我大四个月,当时我们都是四五岁的光景,每顿饭奶奶就分给我和这位姐姐每人一片发霉的红薯干,而我总是认为奶奶偏心,将那片大些的给了姐姐。于是就把姐姐手中的那片抢过来,把自己那片扔过去。抢过来后又发现自己那片大,于是再抢回来。

  这样三抢两抢姐姐就哭了。婶婶的脸也就拉长了。我当然从一上饭桌时就眼泪哗哗地流。母亲无可奈何地叹息着。奶奶自然是站在姐姐的一面,数落着我的不是。婶婶说的话更加难听。母亲向婶婶和奶奶连声赔着不是,抱怨着我的肚子大,说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生了这样一个大肚子的儿子(吃相凶恶)。

  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,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。然,又以为自己或可琢磨成玉,所以,不屑和平庸的瓦片为伍。我逐渐远离世间,疏远人事,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(山月记)。

  木兰花(寿伯母太夫人上官氏)

  吾家二老。前有高平生癸卯。若到今辰。讵止荣华九十龄。

  共惟伯母。九十新年还又五。五五相承。好看重逢乙巳春。

  卜算子(寿母)

  满一望三时中(春三十日生),春景方明媚。又见蟠桃结子来,王母初筵启。

  无数桂林山,不尽漓江水。总入今朝祝寿杯,永保千千岁。

  其实,光说木兰花,卜算子都是有不少故事的,合一起,木兰不会算卦,嗯,人之常情却是显的言不由衷了。所以要寿,一寿伯母太夫人上官氏,二寿母亲大人。还少不了兄弟姐妹们来一番文采飞扬,留下不少篇章。

  词的内容也很通俗,当时祝寿的内容比这些词句要多,词是精简后的,诗,看字就行了。不过没有邹大人的寿诗,来一首登谢公楼了:

  沿岸城廓开翠屏,南山毓秀欲腾云。

  寺院宝塔耸苍吴,江上群峰排众青。

  沽酒自作太白醉,凭栏独向曲江斟。

  风流江左令何处,吊古吟诗谁解听。

  再讲讲邹大人的故事吧:宝庆元年(一二二六年),邹应龙应召入京,被授予工部尚书、兼修国史及实录院修撰,继而授刑部尚书,知贡举。可是,邹应龙这次入京供职仅几个月,就与史弥远发生激烈的冲突。史弥远大肆排除异已,连著名理学家魏了翁、真德秀都被逐贬。

  邹应龙力争要留住魏了翁、真德秀,不惜与史弥远闹翻脸。要求被朝廷拒绝后,邹应龙主动提出自己外放,他以敷文阁学士再次出任赣州知府。即使这样,史弥远一党还是不肯放过邹应龙,他们唆使言官以邹应龙在任地方官时擅自惩治宗室、裁减兵饷等事进行弹劾。邹应龙一气之下,辞官回乡,在家乡闲居达八年之久。

  邹应龙娶有三位夫人,皆贤德淑惠,生有十三个儿子,三个女儿,皆忠孝贤达。因避战乱,其子离散流落至连城、梅州、赣州、博罗、吉水等地重开基业,遂成当地望族,八百年来,香火绵延至国内东南、西南各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。好了,就到这里了。

  庚子,发卒增筑京城。

  二月,丙申,铸“天圣元宝”钱。

  初,祥符天书既降,建天庆、天祺、天贶、先天降圣节,及真宗诞节,本命三元,用道家法,内外为斋醮,京城之内外,一夕数处。帝即位,并太后诞节亦如之,糜费甚众。至是或以为言,而宰相冯拯,因奏海内久安,用度宜有节,帝及太后曰:“此先帝意也。”

  即诏礼仪院裁定。礼仪院请帝及太后诞节、本命宜如旧,它节命八宫观迭醮。旧一岁醮四十九,请损为二十;大醮二千四百分,请损为五百,斋官第给汤茗。诏增醮分为千二百,馀悉可。

  辽以丁振为武信军节度使,进封兰陵郡王。

  辽萧巴雅尔之败于高丽也,辽主使人责之曰:“汝轻敌深入,以至败绩,何面目来见乎!朕当皮面然后戮之。”及归,止坐免官。至是念其南伐之功,复以为西南面都招讨,进封豳王。

  三月,己巳,礼仪院又请罢天庆等五节天下赐宴。诏新定设醮州府,赐宴如旧,馀悉罢。

  减玉清昭应宫、景灵宫、会灵观、祥源观清卫卒以分配诸军,其工役送八作司;衮州景灵宫、太极观清卫准此。

  辛卯,始行淮南十三山场贴射茶法。

  司天监上新历,赐名《崇天》,保章正张奎、灵台郎楚衍等所造也。

  夏,四月,己亥,以吏部郎中、龙图阁待制薛奎权知开封府。奎为政严敏,击断无所贷,人畏惮之,目为“薛出油”。其语上达,帝因问奎,谢曰:“臣知击奸,安避此!”帝益加重焉。

  辛丑,中书言:“诸道转运使、副,河北、河东、陕西部署、钤辖、都监并奉使契丹臣寮辞见,请并许上殿奏事。”从之。

  初,但令两府大臣附奏,太常丞祥符丁度言:“臣下出外,必有所陈,今一切令附奏,非所以防壅蔽也。”故中书为言,卒得请。帝初即位,度上书论六事,又尝献《王凤论》于皇太后,以戒外戚云。

  罢礼仪院,从枢密副使张士逊等请也。太常礼院,典礼所出,大中祥符中,又增置礼仪院,以辅臣领其事,于是始罢。

  丁巳,诏:“翰林学士至三司副使、知杂御史,各举堪充谏官、御史者,以名闻。”先是上封者请复置谏官、御史三五员,盖宋初左右谏议大夫、司谏、正言多不专言责,而御史或领它局,天禧初,诏两省置谏官,御史台置侍御史以下各六员,不兼职务,每月须一员奏事;其后员缺不补,故言者及之。

  所以还是,欲知后词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  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